113年計畫成果報告書 客庄萬巒先鋒堆地方資產永續加值發展113.08.01~11.30
可可是熱帶果樹,主要發源地為巴西亞馬遜河叢林,近年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為國 際主要可可供應產地。臺灣於西元1922年從印尼引進試種,生長特性需高溫多濕的環境,種 植於南北緯20度之間,臺灣以屏東氣候最為合適。屏東栽種面積將近300公頃,種植地區包 括屏東內埔鄉、高樹鄉、里港鄉、鹽埔鄉、九如鄉、長治鄉、屏東市、麟洛鄉、竹田鄉、萬 巒鄉、潮州鎮、東港鎮、恆春鎮等地,主要集中在客家鄉鎮,種植面積居全臺之冠。可可為 巧克力主要材料來源,日本巧克力大師土屋公二甫曾稱讚屏東的可可品質比歐洲和越南還要 好,因味道濃、果實大,品種優質,只要後續發酵及乾燥步驟做完善,因此,屏東可可產業 潛力十足。 食農教育是一種長期性的教育活動、將整合一連串教學活動設計,目的是讓學習者與食 物、農業及土地產生連結。鼓勵學習者以參加者的角色,經由親身與食材、飲食工作者、動 植物、農業生產者,自然環境等互動之體驗過程,在學習內涵和活動設計上,食農教育具有 四大特色分別為「親手做」、「農業食物」、「共耕共食」、「綠色產消」。 讓學童經由親手做,改變學童對飲食、農業和環境的知識、態度和技能;體驗强調盡量 吃從泥土生產出來或自然養殖的食物;教學活動設計為建構良好飲食氣氛和表現適當的進餐 禮儀;飲食活動設計,強調城鄉資源交流、在地生產、適地適種和當季產生的重要性,鼓勵 對環境友善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及廚餘的再利用,避免食物的浪費,落實發展循環型農業。 本活動講師為大仁科技大學食品博士鍾佩伶副教授與多次獲得廚藝比賽得獎的古桑•路 法尼耀老師,推廣以「可可」為主題,研發出可可烘焙產品,於萬巒鄉五溝國小及萬巒國小 進行,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培養學習者了解食物來源、增進食物選擇能力,並促進 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
二、生態遊程體驗 為響應環境保育與推廣低碳旅遊理念,結合「綠色觀光與環境保育」課程,帶領學生前 往屏東縣萬巒鄉,展開了一場兼具教育意義與實踐價值的低碳單車生態之旅。在萬巒鄉公所 的大力支持下,活動圓滿落幕,展現了學術與地方資源緊密結合的典範。活動當天,萬巒鄉 公所農業課林晨暉課長親臨現場協助,向學生介紹當地的景觀與生態資源。他深入解說萬巒 鄉的農業特色與環境優勢,使學生在實地體驗中對當地的文化與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萬巒鄉長林國順對此次活動給予高度肯定與支持,期盼透過學校與在地合作,進一步推廣綠 色觀光理念,並全面呈現萬巒的生態與文化魅力。為彰顯對低碳旅遊的重視,萬巒鄉公所特 別為每位參與者準備了精美袖套作為紀念,象徵對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實際行動。本次活動不 僅是學生實踐綠色觀光理念的機會,也是計畫中的重要一環。透過結合教育與地方資源,實 現地方文化、農業與生態的永續加值發展。學生紛紛表示,這次旅程讓他們加深了對低碳旅 遊的認識,並親身體驗到地方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透過與地方專業人士的互動交流, 他們對綠色觀光的實踐有了更全面且深刻的體會。綠色觀光不僅是未來旅遊的重要發展方向, 更是推動環境保育的關鍵手段。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實踐永續旅遊的核心價值, 並以實際行動為環境保護作出具體貢獻。本次活動再次體現了課堂理論與實地經驗的成功結 合,學生透過實踐學習,深化了對永續旅遊的理解,也為永續旅遊的推廣增添動力。這場低 碳單車生態之旅不僅強化了學術與地方的合作,也展現了推動永續旅遊的實際行動力。
三、畫我家鄉電子畫冊 「畫我家鄉」活動旨在邀請萬巒鄉當地長者,以繪畫方式呈現自己成長過程中對家鄉的 珍貴記憶與深刻情感。透過邀請長者們積極參與並分享自身的故事和回憶,活動不僅促進了 不同世代之間的交流與理解,更有助於保存、延續和傳承地方的文化遺產。透過這項活動, 學校展現出對地方社區的關懷,並積極挖掘在地的獨特文化特色,同時延續長輩們豐富的智 慧經驗,推動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的理念。透過長者親手創作的圖畫,建構出一幅幅動人 的在地記憶圖像,讓更多人能從畫作中感受到萬巒鄉五溝水地區豐富多元的景觀與人文情懷。 活動共於萬巒鄉的五溝、泗溝、硫磺、鹿寮、萬全、萬和及萬巒等七個社區舉行,共計245 位長者熱情參與。長者們所繪製的作品,除了裝訂成實體畫冊,同時亦製作為電 子畫冊,透過線上平台公開分享,使這些珍貴的地方記憶得以更廣泛且持久地流傳。此外, 本活動也特別致贈感謝狀給每位參與的長者,以表彰他們對於地方文化保存與傳承的寶貴貢 獻。
四、客家傳統聚落故事記錄 五溝水客家傳統聚落位於屏東縣萬巒鄉,是全台灣第一個依法保護的客家文化聚落。這 個聚落保存著許多宗祠、祖堂、學堂洋樓等珍貴的傳統建築,見證了客家祖先從中國大陸渡 海來台,歷經艱辛開墾的發展歷程。五溝水客家聚落不僅展示了獨特的建築風貌,也呈現了 客家族群在台灣歷史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客家居民巧妙地利用當地的地勢與水源特性,以特 殊的技術與在地材料建造房舍,形成別具一格的建築美學。在這個聚落中,豐富多元的客家 傳統文化依然活躍,客家歌謠、傳統舞蹈、美味料理、節慶儀式以及手工藝品等文化特色, 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持續傳承,代代相傳。為了更全面地記錄與保存五溝水聚落珍貴的文化 資產,本計畫特別編撰了這本以中文、英文及日文三種語言呈現的故事集電子書,透過詳實 生動的圖文內容,將五溝水客家聚落豐富的歷史、建築及文化特色介紹給更多國內外讀者。 透過電子書的形式,讓更多人能輕易接觸到這些珍貴的地方記憶,從而增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交流,共同珍視並守護這片充滿歷史、文化與智慧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