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室-特色領域-海洋、環境及永續教育 種子教師初階培訓營110.09.02-09.03
特色領域-海洋、環境及永續教育
種子教師初階培訓營
本校為推展海洋教育、環境永續教育,目標在於涵養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洋為本的國際觀與地球觀,進而奠立海洋台灣的深厚基礎。海洋教育思維植基於在地文化特色及精緻創新的意念,充分利用屏東海岸線狹長的優勢,推動沿海人文、生態課程訪察活動及海洋教育,從海洋到環境的永續經營,綠能的產生等等,讓海域的意象與環境永續之道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之中,從認知、感受進而產生對海與環境的關懷,為海洋找到永續且美好的生存之道,培養對海洋環境的責任感,進而成為具有海洋素養的公民。藉由種子教師初階培訓營,建立各領域與會人員基礎概念,使其能了解本職領域外的知識,激發跨領域思維,擴增教學領域,以使教師在不同領域中找到自己發揮的空間,增進日後系所轉型安置教師之專長領域,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期許教師能將所學新知,像種子一樣在校內深耕發芽。
本次研習走出校園,從沿途風景導覽介紹含括路程中如何導入觀光專業領域,例如最美海岸線休息站品味軒、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大霸尖山等等的方式介紹沿途所經的各景點;第一段「探索教育的教與學-魚你同行-珊瑚王國奧秘」,在海生館研究中心裡,觀察海洋生物及生態環境,在受傷後的海洋生物照護方式及標本參觀等,導入寵物美容學程(海洋生物)及藥學(中藥標本)專業領域。
敘事教育的教與學-星空夜語下的表述」,透過分享表述,增加與會人員對於口語表達的能力,溝通與口語表達能力能增進個人自信及魅力,找出自我風格行銷魅力並培養領導力,而教師最需要的就是表達能力及個人風格的呈現,藉此機會分享及學習他人模式,能互相砥礪。
「分組討論議題1.是團體還是團隊?談目標一致的重要性、議題2.除了教與學,學生還想要什麼?、議題3.談不同階層管理者領導力與釋權、議題4.每個人都重要,栓緊團隊的螺絲」,藉由不同主題討論,讓與會人員學習各種管理及溝通技巧,在教學的方式中,對於學生而言,是否有一致的學習目標,除了教導和學習還能提供學生什麼,例如生活的輔導、理論外的經驗分享亦或是同儕間的相處模式等,在人員或班級的管理需要不同的領導力,如何釋權讓對方感覺被信任受重用等感受的變化,透過引導讓每人學會自己存在的重要價值,而非看輕自己,學習如何凝聚共識,導入管理領域知識。
走出戶外「環境教育的教與學-新農業運動-有機農場參訪DIY」,當年輕年開始返鄉從事務農,對於健康的要求更高了,現在的消費市場更願意花高價購買安全用藥或有機食物,為了追求健康能在其中取得平衡,本次參訪園區從原本的檳榔園轉植可可樹歷經多年申請及轉型,全區施行無毒有機農法,取得生態平衡,從種苗到製成巧克力藉寓教於樂的方式介紹,讓參與的人對於友善環境能更進一步認識,導入食品安全及環境教育等專業領域。
「人文教育的教與學與神同行-談台灣多元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一種心靈寄託,在台灣隨處可見的大小廟宇、教堂教會等等,無不顯示了台灣多元的宗教信仰種類,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信仰,但對於他人的信仰是否能包容便是一大課題,在宗教文化的多樣性已超出我們平常認知,因此藉各種方式談論信仰並無好壞對錯之分,從中學習尊重多元文化價值及降低對立偏見等,導入生命關懷及社工領域等專業。
「食農教育的教與學-減碳從第一口開始享受在地食物-淺談食物里程(在地食材DIY)」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概念起源於英國,由教授Tim Lang提出。此名詞係指「食物從生產地出來,送至消費者手上(或口中),其所需的運輸距離」。當食物里程越高,表示運送距離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越高。因而衍生低碳飲食概念,低碳飲食包含五大項:「選擇當季、在地食材」、「購買適當份量」、「少加工、多原味」、「烹調要節能」及「均衡攝取六大類」,本次參訪研習地點,即採用當季當地食材,減少運送里程,以天然食材製成,無過度加工及烹調,使用在地當季食材除有益身體健康外,對環境幫助亦非常大,本段研習導入環安、餐飲及食品等領域專業。
報到 & 防疫
郭校長與林副校長的說明與介紹
海生館研究中心分組導覽
海生館研究中心養殖魚類介紹
討論各式魚種及養殖方式
海生館研究中心水生動物繁殖技術開發區
海生館研究中心綠蠵龜復育池
海生館研究中心水生動物標本區
海生館研究中心合照
追尋斯卡羅歷史介紹
重返斯卡羅追尋被遺忘的歷史
遠眺斯卡羅鬥爭地
重返斯卡羅追尋被遺忘的歷史合照
星空夜語
星空下暢談悄悄話
星空下的回憶
星空夜語表達能力培養
星空夜語分享感想
與課外組合作祈福卡寫下對學生的祝福
分組討論議題1.是團體還是團隊?談目標一致的重要性
分組討論議題2.除了教與學,學生還想要什麼?
分組討論議題3.談不同階層管理者領導力與釋權
分組討論議題4.每個人都重要,栓緊團隊的螺絲
分組討論心得分享
綜合座談
校長總結分享內容
與會人員合影
有機農場巡禮
有機農場栽種管理
有機農場內野放梅花鹿放養
可可果實採摘後原樣
日曬可可豆
可可粉加工品
DIY傳統研磨可可果實
多元宗教信仰
食農教育-在地採收鮮果
食農教育-鮮果換上包裝能增加價值
食農教育-採用在地鮮果製作而成